
都蘭生態博物館


都蘭傳統服飾 Iku 高秀雪
歡迎大家來到都蘭 部落,我是高秀雪,現在的位置是伊娜檳榔鞘工坊,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我們都蘭部落有關族服的故事。
文字稿
大概二十年前投資成立藍星文化藝術團,因為團員多,我堅持讓團員參與製作族服,將這份傳統技藝延續下來。
Q:為什麽會選檳榔鞘啊?
小時候,檳榔鞘就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例如當作餐盤或器具。我們稱之為 kaysing(阿美語,意為碗)或 paloh(檳榔鞘)。當時檳榔鞘被用來裝湯或當火鍋碗。我後來開始經營背包客棧時,想到用檳榔鞘為旅客製作餐盤,也是一種文化體驗的延伸。
Q:可是像這些檳榔鞘的花啊,我們也會用在傳統的服飾上面嗎?
因為過去經濟條件有限,檳榔鞘也曾用於遮陽或遮雨,老人家會利用檳榔鞘製作簡易的雨衣或遮陽布,其他時候可以做餐盤、湯匙、烤肉。此外,檳榔鞘還可以用來製作鞋子,幫助族人在田埂上行走,避免受茅草刺傷。
Q:剛剛講的那些衣服,對於ina來講,會認為說,那些也是傳統服嗎?
我認為這些衣服也算是傳統服飾,所以我也依照這樣的方式去製作。這是我的阿姨教我的,她告訴我們:「你們應該這樣做。」在早期,部落的人們遇到下雨時,會利用隨處可得的檳榔鞘來製作衣物,作為遮陽或避雨的工具。這種方式不僅展現了我們的傳統智慧,也體現了部落對自然資源的靈活運用。
Q:呃我們的族服,或者是稱傳統服,會改變嗎?
早期的族服材質與顏色都十分樸素,多以天然植物染料製成,例如薯榔的樹皮磨粉後用於染布。
Q:以前的染色是怎麽去做的?
以前的染色都是用樹枝、天然植物染製作,現代的族服則更多使用化學染料,使得顏色更加鮮豔且不易褪色。
Q:那我們以前會用哪一些植物去染色?
會用山上的薯榔來去磨,磨好就把衣服一起放,我爸爸會放一至三天,染色效果比較好。
Q:有碰過就是遊客看了很喜歡,然後說我可不可以買傳統服,或者是族服?
有一次,一個遊客買了毛線和女生的花帽,他覺得很可愛,要帶回去美國給女兒作紀念,這是都蘭的傳統服,他們拿到國外我也覺得很高興,表示尊重跟喜歡都蘭。
Q:對於遊客來講,他們可能知道說,他不是那麽清楚,就是到底我們身上有哪一些的東西?
傳統服有頭飾、披肩、勇士刀,以前的披肩是因為沒有衣服,所以需要用來覆蓋身體,勇士刀上面也有流蘇、鈴鐺等等,族人們聽到鈴鐺就會知道大會舞要開始了,就會知道要開始聚集了,因為以前的豐年祭有半個月,只有pakarongay知道豐年祭何時開始,為何以前的短裙會這麼短,因為以前沒有布料,看到什麼就穿什麼。
Q: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的顏色啊,都會是比較挑選是比較亮的顏色,是大家喜歡嗎,還是說他有什麽的由來?
聽老人家講說,以前衣服顏色就是參考彩虹的顏色,主色以紅、黃、綠為主,其他都是配色,男生的衣服也是。
Q:像男生的這個頭飾,他在戴的時候,因為有些人在戴的時候可能會可能會把它戴很高,然後他的那個垂的可能會在這邊,他正確的戴法應該是?
男性和女性的頭飾佩戴位置應位於眉毛上方,這樣才能顯得精神抖擻,彰顯健康與活力。佩戴過低則會顯得疲態。
Q:那可以請問,比如說從巴卡那時候穿的衣服,會有哪一些的,穿在身上的東西,然後到了比如說準備要進Sefi(意思為集會所)的時候,他們這一段的過程,他大概會有什麽樣的改變嗎?
在豐年祭期間,年齡階層(pakarongay)的少年會攜帶鈴鐺(tangfol)繞行部落,通知族人參加傳統的大會舞(malikoda)。這些服飾與配件既是文化的象徵,也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
Q:那當他們要準備進入,就是晉升到階層的時候,會有所謂的'Atangas,'Atangas意思是什麽?
pakarongay會晉升為'Atangas,當媽媽的都要準備傳統服飾。
Q:然後準備進入到,就是要接mikumoday(意思為策動組)的時候,那他們的服裝會有什麽變化嗎?
從Kapah晉升為策動組(mikumoday)後,男女生原本的頭飾就都要卸下,女生的羽毛頭飾要換成婦女的頭花,披肩會一直帶到晉升Las’fi時才會換成kiping。
Q:最後就是想問一下Ina說,你做傳統服這麽久,你有得到什麽心得嗎,或者是說你覺得做的學會的人太少,然後他可能失傳或者是什麽?
現今都蘭部落只剩下兩個人在做傳統服飾。他們戴上去時的滿足和自信,也會讓我感到非常高興,而每個人的需求和想法都不一樣,設計不會想重複,但也不要離傳統過遠,又能表現個人風格,像是幫頭目設計的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