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蘭生態博物館
U. Kanapenoan 都蘭溪出海口


講述者介紹:Futuru 蔡政良
歡迎大家來到’Etolan都蘭部落,我是蔡政良Futuru。你現在的位置是Kanapenoan都蘭溪出海口。今天要和大家說明的是有關於我們這片土地的一些故事。
觀海平臺左前方為都蘭溪出海口,傳統地名叫Kanapenoan。而在前方的海域,傳統名稱為Macahiway a riyal,意思是肚子餓的海。而這條溪如同臍帶一般輸送山上養分到海裡。從傳統地名上我們可以看到阿美族人對海洋的知識是與陸地分不開的。而Kanapenoan這個區域仔細看可以看到沒有浪花的地方,那裡有很強的離岸流。而這個離岸流會跑到北邊的Kayakay。很多人不熟悉水域,就很容易發生危險,也因此Macahiway a riyal也是吃人的海的意思。過去也曾經發生遊客溺水事件。
阿美族人海邊的命名有四種特色:
-
根據海岸的地形。例如Kanapenoan南邊的Cifanaway的意思就是凹進去的地方,形成天然港灣而得名。
-
根據歷史事件。例如Cifanaway北邊的Cingohonan,正是因為過去有一位名叫Ngohon的人因為貪心不太多魚而溺死而得名。
-
根據海洋特色。就像Macahiway a riyal就是有很強的離岸流。
-
根據海岸特殊生態或地標取名。例如Likelikesan就是因為那裡有很多蚊子而得名。(likes,阿美語,意思為蚊子。likeslikes代表很多蚊子。)
從傳統命名,可以看到許多傳統知識從名字就可以知道。
觀海平臺對族人來說,因為處於墳墓下方,同時海岸比較危險,過去頂多會到此抓一種小螃蟹。而大約在二十年前開始,都蘭部落的年齡組織訓練,會到此做夜抓lakelaw的訓練,學習過往帶著火把到海岸邊或出海口撿拾可食的生物。
二十年前開始,族人開始感受到魚越來越少。以前打魚的時候很容易打到所需的魚貨,可是現在需要到很深的地方才會打到魚。八八風災後,有很多漂流木從山上沖到海岸邊,一方面覆蓋陽光造成珊瑚礁無法生長,另一方面漂流木隨著海浪拍打也破壞了珊瑚礁,商業捕魚、流刺網也是其中的原因。這些因素讓臺東地區的海洋生態變得很糟糕。
過去雖然未有海洋保護的概念,然而從傳統命名,可以看出有告誡族人不要獵捕太多的機制,這也是一種海洋保護,然而這樣的做法只適用在過去海洋資源豐富的狀態下。在2020年,當時的部落傳統領袖Kakita’an上任後聽到很多族人說海洋資源減少,因此招集族人一同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海洋。
2020年,都蘭部落以符合原住民文化的方式提出輪耕的概念,讓不同區域海域可以得到休息。同時與縣政府、漁會持續協商,希望成為臺灣第一個由原住民部落自主提出的海洋保護計劃。即使現在還尚未協商成功,都蘭部落已經採取一些行動,包含成立一個由部落年齡組織中的海獵人組成的海洋巡守隊,讓年輕人除了原本獵人的角色,現在也協助中山大學紀錄海中的資源。同時海洋巡守隊在海膽未成熟時張貼公告,也不定期進行海邊淨灘,未來更是會用太平洋南島語族的雙體是帆船,用傳統航海方式守護部落海洋。
海洋保護並非要完全關閉。都蘭部落的目標是希望海洋資源能永續的利用,而非原住民要佔為己有。作為這塊土地最早的主人,我們有責任保護這個海洋。原住民在臺灣社會中為少數,大部分的人對於原住民的理解都是消極的,認為原住民不會主動提出意見,做事情要先取得原住民同意。然而原住民也是有主動、積極的,對環境有更多的責任感。希望大家未來來到這塊土地,可以和我們一起努力,不論是學習海洋知識或者參與海洋保護,最重要的是與原住民站在一起保護海洋,讓人與海洋關係生生不息、永續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