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都蘭山.jpeg

​蘭調的人

在這個國度裡,大家都臥虎藏龍,因應大自然賜予的美麗環境,人們在這耕作、刺繡、編織、樂舞、採集、創作、釀製等,與山、海為伍,透過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幻化我們對這塊土地的所感,用這裡獨有的蘭調節奏,好好過上一段美好的日子。

在都蘭的山腳下耕種近半世紀
與一段遠赴日本演出的過去

DSC05000.jpg

「年輕時加入花蓮的舞團到日本表演阿美族傳統舞,一待就是半年,我是照片裡最醜的那個啦,也不會講日語然後要上台主持,有一次斷片忘詞有夠好笑。」向桂梅fayi預訂好隔天料理會要用的茄子、皇宮菜與地瓜葉後,桂梅fai熱情地端出特製的木鱉果汁請我們喝,談起自己,總是說自己醜自己什麼都不好的fayi,其實是照片裡最美的少女...

DSC04975.jpg

出生農家的黃桂梅fayi,最熟悉不過的動作便是彎下腰翻土、插入菜苗、澆灌、挑蟲、採收的農事日常。然而在她平日耕種時穿戴整齊的頭套與防曬外套之下,卻藏著一段少為人知的海外舞蹈生涯。

 

在經濟成長快速的1970年代,許多部落族人紛紛遠赴大城市工作,桂梅fayi也不例外地來到台北打拼,然而卻不習慣紡織工廠的工作,早早就回到家鄉泰源部落,繼續協助家裡的農事工作。「勞碌命的人,就是喜歡做這樣的工作。」fayi是這麼說的。

DSC05015.jpg
DSC05011.jpg

但在那個人人尋求出外工作的年代裡,即便習慣於部落農家生活,身旁的親戚朋友仍會不斷介紹出外闖蕩的機會,更不用說是難得的出國機會。在東河國小老師的介紹下,年僅20歲的桂梅kaying,握著手裡山莊董事長的電話與地址,獨自搭上前往花蓮的火車,來到花蓮紅葉山莊舞蹈館表演民俗舞蹈,就是為了能到日本駐地演出的機會。

兩年來桂梅kaying一直在花蓮排練與演出,出國表演的計畫因各種原因不斷延宕,農忙期間也要回到部落幫忙插秧、除草、割稻等農事,往返於花蓮與台東之間。一直到1975年才終於等到日本東京一旁的茨城縣(Ibaraki ken)駐地半年的演出機會,「原本有十幾個人,後來只有三、四個人出國」,說到那段在花蓮期待著出國的日子,fayi直說著很辛苦。

DSC05063.jpg
DSC05070.jpg

身為全團最年長(其實也不過22歲)的桂梅,必須肩負起團長的角色,還得擔起演出前日語主持介紹的責任。自認沒有語言天份的fayi,回想起那段在旅社窗邊苦背日文介紹詞的時光,直說過去的日子很痛苦,但提起在日本的故事、翻著仔細存放在相冊裡的老照片時,卻是邊說著邊滿足地笑著。

桂梅fayi,隨著婚姻來到鄰近的都蘭部落,繼續住在都蘭山下耕種的農家生活。「以前做工的人很苦,什麼工作都要做。」農忙之餘fayi也輾轉做過不同工作,從東海岸台11線公路拓寬工程,與男性工人一起在烈日下綁鐵、釘版模、打水泥,到遠赴台東鹿野知名度假村擔任廚房助手,獨自扛起廚房大小事,為此甚至早起上駕訓班學開車。

12.jpg

工作之餘,fayi仍舊在自家田裡種菜,每天大清早便往農地裡去,打理好田裡農事後才開車去上班。「我的菜都整理得很漂亮,大家都會搶。」工作之餘桂梅fayi也將自己種的菜賣給飯店採購和同事。「工作的身體停不下來,只要有工作就是去做。」fayi平淡地描述著部落農家的過往,卻是今天的我們難以想像的生活。

DSC04942.jpg
DSC05004.jpg
02.jpg
DSC04960.jpg

時間來到2023年,桂梅fayi仍然每天在都蘭山下耕種著,山茼蒿、輪胎茄、皇宮菜、地瓜葉、翼豆等蔬菜依季節變換生長,kenaw、香菜、茴香、九層塔、芳香萬壽菊等香料植物也不從缺,也因應現代的需求栽種著紅珊瑚萵苣、羅曼萵苣等生菜。除了以部落習慣的方式,大清早整理好今日收成後,騎車在都蘭部落沿街叫賣,也會定期在每週一的「都蘭國誠實菜市場」上架販售,將都蘭田地的新鮮蔬菜,與族人及東海岸的朋友們分享。市場菜架上的不僅是產地直送的新鮮滋味,更是fayi五十年來在都蘭土地的耕種與生活的精華。

DSC05016.jpg
DSC04964.jpg
DSC04978.jpg
DSC05053.jpg
01.jpg
bottom of page